他们稳价保供、调解维权、服务发展、监管为民。
以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统领,在市区网格单位的大力支持下,全覆盖、无死角打响环境卫生大扫除、大清理、大整治歼灭战、攻坚战,同步推进古旧城改造、城市建设,传承和保护好老城风貌和历史文化,深入开展十进活动,压实门前三包责任,整合地下地上空间,更新了一批水电气热供应和通信管网,坚持拆旧、腾退、保护、修复多措并举,完成背街背巷提升改造19个片区,改造老旧小区109个112.4万平米,建成地下综合管廊5公里,坚持便民、利民与规范、严管有机结合,建章立制严管严督城市开挖开口、门头招牌设置、牛皮癣整治、占道经营、私搭乱建、共享单车骑行停放等一系列城市顽瘴痼疾,以创意画展、原创作品精心打造城市街头小品,用心雕琢城市微型节点,全方位刷新城市颜值。沿街门头广告暨门头招牌审批事项,在省政务服务平台的标准名称是在城市建筑物、设施上悬挂、张贴宣传品审批,属我局入驻政务服务大厅的高频办理事项,每年的办件量为3000余件,是广大企业、商家、市民关心、关注的热点问题。
三、聚焦未来,规划引领,城市发展前景广阔昭阳区将按照南连、北扩、东控、西融的原则,以100平方公里、100万人口的双百城市建设为抓手,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,深入推进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建设。累计投放916万尾滤食性鱼苗净化水质。配套完善了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,有效破解了中心城市拆迁安置的困局,彻底根治了城市违建遍地的发展乱象。以数字化、智能化驱动城市发展,统筹推进政府、城市、交通数字化建设,大力推广刷脸就行扫码就亮,探索建设集在线监测、分析预测和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,建立完善智慧城管系统,构建城市大脑,推动由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。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,请记者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。
出入口的数量根据项目性质和停车数量合理确定,对大型交通、文化、体育、娱乐、商业等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及停车位超过50个的场地,可开设2个以上出入口。二、聚焦现状,重点突破,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着力从建设、更新、服务、产业四个方面提升城市品质。不用谢,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
部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,行政审批权向服务窗口授权到位,廉政监督到位。截至目前,昭通市在工建系统审批项目2370个、事项7324件,全流程审批事项覆盖率达63%,审批流程类型覆盖率均超过90%,走在全省前列。目前,全市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。4月18日下午6点,王建星接到云南综合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,咨询工程勘察劳务类资质证书的办理事项。
对于我们企业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。自2021年以来,该窗口已经收到6面来自办事企业的致谢锦旗。
实在太感谢你们了,这么快办下证来,让我们企业省心、省力更省成本。他说,不只是昭通,在其他地区也是一样,办理一个施工证可能都要耽搁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多月。据悉,电子版办事指南可以在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站、昭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微信公众号进行查看。针对日常工作中市场主体、县级部门、市级部门面临改革的一些困难,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动服务、上门对接,召集各类会议进行培训安排,仅2021年就召集房地产、建筑业、供水供气、勘察设计等10多类企业共500余家进行培训、座谈。
昭通日报记者:谭光吉 杨 明 文/图。在项目建设前期,设备进场、工人待工、材料投入……一天动辄几十万元开销。过去申报资质变更需要把证书原件、相关材料等纸质资料交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行现场审核,现在在系统进行网上申报,上传电子资料、进行网上审核,非常方便。发展永无止境,奋斗未有穷期。
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检查消防设施。王建星说,容缺后补允许暂时缺少的并不是主审要件,哪些材料可以缺少,也并不是由具体办理的工作人员随意决定的,而是有统一明确的要求。
四减工作开启办理快车我们公司于2018年进驻昭通她的弟弟张喜立,也在这所中学念初一。
之前还是一片废墟的地方开始飘起炊烟,悲痛欲绝的人们抹掉眼泪开始重建家园。时任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清晰记得,总书记来到原镇政府所在的遗址,听到地震伤亡情况后,面色顿时凝重起来。当天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5个帐篷,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保障情况,一声声嘘寒问暖,感动着受灾群众的心。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,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。一个个追问,寄托着总书记对灾区人民的关切。妻子边务农边照顾孩子,自己跑运输有活干,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……生活充满希望,张元顶满脸欣慰,但他偶尔仍会想起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——2014年8月3日,6.5级地震突袭云南鲁甸,位于震中龙头山镇的甘家寨遭遇重创,被滑坡体整体掩埋。
张元顶轻轻推开女儿张喜菲的房门,灯下,女儿还在专心复习功课,根本没注意到有人进来了。灾区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?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得如何?灾区群众还有哪些要求和期盼?远在北京的习近平总书记,心里一直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。
一句暖和,道不尽的感谢。4月18日起,新华社开设近镜头•温暖的瞬间栏目,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,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。
经过长途飞行,他抵达昭通。彼时,甘家寨过渡安置点的100多顶帐篷里,安置了89户200多人,张元顶一家就住在这里。
回想起那天的场景,张元顶记忆犹新,眼里泛着泪光。现在在这里生活还行吧?总书记关切地问道。安置点的群众围拢过来,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一握手后说,党中央始终惦记着大家,祝愿大家克服困难,生活一定会更好。在板房学校,面对围拢过来的干部群众,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说道:震后,我一直牵挂着你们:安置好没?能不能吃上一口热饭?孩子有没有学上?生病能不能治疗?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,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?一句牵挂,道不尽的温情。
好好活下去,才是对逝去亲人最好的告慰。夜深了,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恢复了宁静。
快中考了,娃娃时间抓得紧。看到总书记进来了,小喜菲激动地喊道。
对于未来,张元顶夫妻满是憧憬:好好挣钱,努力把两个娃娃抚养长大,希望他们好好读书,做对社会有用的人。家园被毁,亲人遇难,灾区群众一时陷入极度悲痛和绝望之中。
张喜菲,龙泉中学初三学生。张元顶说,听说娃娃学习不错,总书记鼓励她加油。在党和政府帮助下,地震中消失的甘家寨在骡马口社区涅槃重生,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,小花椒成为致富大产业,农家乐办得有声有色,村民们安居乐业,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失去亲人的悲痛还在,但总书记的祝福给了受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信心与向往。
帐篷里挂着的奖状格外显眼,记录着她的努力。行的,政府照顾得很好,补贴都发到了。
他们决心用勤劳的双手,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。娃娃以前在电视上见过总书记,没想到这次在自家帐篷里见到了。
2015年1月19日,大寒节气前一天,习近平总书记一大早就出发了。衣食住行寻常事,心系百姓公仆情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